查看原文
其他

自闭症孩子刚送进小学,就要被劝退?别急,有办法!

我是大米 大米和小米 2022-01-08



8月26日,“大米和小米”为救自闭症女儿,她5个月攻下托福GRE,留学美国读特教专业,看到……发出后,不少家长感叹:在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自闭症孩子能顺利融入普校吗?面对孩子的融合问题,家长们又愁又无措,根本摸不着头脑,常常发出以下疑问:“孩子该留在机构训练还是去普校上学?”“孩子应该以什么方式融合?”“孩子几岁应该开始融合?具体怎么做?”“要不要告诉学校孩子的实际情况?”有的家长还误以为,只要孩子潜伏在普校里就融合成功了!事实上,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非此即彼?

很多家长对融合教育存在误解!

 

口述 | 石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

纽约市特殊教育融合教师

家长常常会问,“我的孩子应该继续在机构训练,还是去普校上学呢?”或者“孩子达到什么程度才能上学?”

当孩子面临上学问题,家长通常会做出两种选择,要么把孩子留在机构训练,要么把孩子送进普通学校上课。

从这种选择中可以看到,很多家长对融合教育存在误解,以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不能结合实施。

实际上,我们所倡导的融合教育不是一个全和无的问题,不是只能在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中选择其一。

它指的是,在普通教育的教学环境下,给予特殊孩子足够的特殊教育支持,帮助他们适应各种社会环境,习得更多知识和社交技能。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把普通教育的教学环境和特殊需要孩子的特殊支持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相较于普通学校,特殊学校的教学进度和内容难度都比较低。

如果孩子长时间待在特殊学校,尤其是高年级,随着课程难度的整体上升,他们和普通孩子的学业水平差距会越来越大,融合难度就会越来越高。

所以,对于有一定能力的孩子,在未正式上学,或在学前班、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时,应尽量融入普通教育模式,开始融合。

从图中可以看到,融合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学校的相互扶持和协助。

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孩子在逐步融合的支持下,慢慢过渡到更大的融合环境中,并一步步减少特殊教育支持。

 
孩子应该以什么方式融合?

 

要讲入学的安排,便不得不提最少限制环境的原则。这是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案规定的特殊教育原则,虽然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但是它对所有的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的入学安排都有普遍的指导性意义。
 
最少限制的原则是什么意思呢?


► 特殊教育界认为,把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单独集中起来进行教育,限制了他们跟其他孩子一起学习和交朋友的机会,限制了他们参与更多社会生活的机会,更是限制了他们有朝一日返回正常教室的机会。


► 但是,很多孩子又的确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够顺利上学。


► 额外的支持越多,对孩子造成的限制也就越大。但是如果支持不够,孩子在学校没有学到东西和交到朋友,那其实是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和受教育的机会。



 
(最佳的特殊教育安排,是要在为孩子提供的额外支持和因此造成的社会限制中间找到平衡点)
 
那么,怎样平衡对孩子的“限制”和给孩子的额外“支持”呢?


最少限制原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特殊教育从非黑即白的模式转变为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这个范围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最少限制环境就是在一系列特殊教育的安排中,选取在孩子能够适应的条件下的限制最少的安排。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融合教育不是单一的上学还是不上学,而是可以有很多种安排,越往上走,给孩子提供的教学支持越多,但是造成的社会限制也越多。

最少限制环境原则就是在保证孩子能够有效学习的情况下选取限制最少的安排,也就是在表格中越靠下的安排。

根据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情况,这种最少限制环境原则、不同阶段和程度扶持的教学环境体系,该如何实现?特殊孩子应该以什么方式接受融合教育

以下是一个特殊孩子逐步接受融合教育的例子(供参考,并非每个孩子都必须按照这3种方式一步步融合)

3种融合方式

首先,孩子全时间在特殊教育机构训练,但课后或周末有和普通孩子接触的机会,比如在图书馆、游乐场、公园玩,或是上画画课。

我们可以利用TA和普通孩子一起玩耍或上课的机会,开始训练TA的安坐能力、社交技能。

待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可以采取特殊教育训练和普校上课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安排TA每天上午到特殊教育机构训练,下午到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孩子学习互动。

或者,在融合幼儿园里,孩子有部分时间在特殊教室上课,部分时间在普通教室和普通孩子一起玩耍、互动。

待孩子能力再提高,我们可以安排TA全天在普通学校上课,同时给予TA特殊教育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安排特教老师全部/部分时间,在教室里给孩子一些辅助支持,与普校老师沟通孩子教学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这就是一个逐步融合的过程。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到了融合阶段,就安排TA全天在普通学校上课,不给予特殊教育支持;也不能因为孩子能力低,就让TA一直待在特殊教育机构训练,没有和普通孩子互动的机会。

而是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来衡量孩子需要花多长时间在特殊教育机构训练,需要花多长时间去普通学校上课。

 
孩子几岁开始融合?
3种不同的融合方式如何实现?
孩子应该从几岁开始融合?答案就是现在
因为不管孩子现在几岁,能力程度如何,我们都能够在不同程度的融合教育计划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安排。
一般来说,孩子3岁后,就应该在有支持的条件下逐步融合。
“有支持”是指孩子刚开始融合时,要给予足够的支持。而“逐步”指的是,融合要慢慢来,不要急于求成。
那么,家长如何判断哪种融合方式适合自己的孩子?有以下5个步骤:
1. 评估孩子现状;
孩子的能力如何,需要多大程度的特殊教育扶持
2. 选择融合方式,开始融合;
3. 每隔3-6个月重新评估;
看选择的融合方式对孩子是否有效,是不是最适合孩子的一种教学环境/方式
4. 孩子能适应:考虑减少支持;
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在预期内,甚至比预期好,技能也有所提高,这时候可以考虑减少特殊教育支持,把孩子安排在更少限制的教学环境。
5. 孩子不能适应:考虑增加支持。
孩子各方面能力不但没有提高,还受到各种阻碍,比如上课没法安坐、与普通孩子相处特别困难等。
这时,我们就要反省所选择的融合方式是否适合孩子,考虑给孩子增加特殊教育支持。
其实,不同的融合方式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实现形式。上文提到的3种融合方式具体如何实现?接下来,我将举一些例子,帮助大家更好理解。
01
全时间在特殊教育机构干预
课后或周末上普通课外班
如果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比较薄弱,我们可以选择全时间在特殊教育机构做高强度干预,但在课后或周末时,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与普通孩子接触、互动。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报足球课、画画班、户外游戏小组、乐高俱乐部等课外娱乐活动,或者带孩子参与儿童博物馆、图书馆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报学习性质的课程。
因为让他们和普通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一起上课的话,一方面,他们可能没法安坐;另一方面,他们和普通孩子互动交流的机会也很少。

上课外班时,我们又如何帮助孩子逐步融合?

假设,我们给孩子报了一个乐高俱乐部。

1. 和孩子一起到乐高俱乐部,帮助孩子邀请伙伴、加入游戏、解决社交冲突。在各种状况发生时,把握住教学机会,帮助孩子学习更多社交技能;

2. 慢慢地,我们要弱化这些扶持,逐步过渡到短时间陪孩子上课,最后过渡到孩子自己在乐高俱乐部上课。

02

特殊教育训练与普校上课相结合

经过评估,孩子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够部分时间在普通学校上课了,那我们就可以采取特殊教育训练与普校上课相结合的融合方式。

关于这一融合方式,也有多种实现形式——

1. 学龄前的孩子

1)    给孩子一些特殊的安排,比如让孩子每天上半天幼儿园,或者每天上两小时幼儿园,其它时间在特殊教育机构训练,或在家训练;

2)    家长或特教老师全时间/部分时间到幼儿园陪读,给予孩子特殊教育支持和辅助;

3)    如果孩子在融合幼儿园,可以逐步增加他们和普通孩子一起活动的时间,比如从每天几小时到全天慢慢过渡,逐步减少在特殊教育支持。

2.  到了上小学年龄的孩子

当孩子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我们一定不要等待,要抓住机会,让孩子至少有部分时间可以在普通学校上课。

如果学校老师说,孩子的能力程度不能适应普通教育环境,建议孩子到特殊学校上课,我们也要尝试和学校慢慢沟通。

比如,我们可以和学校商量,能否让孩子每周五全天或每天下午到学校上课,其它时间到机构或在家训练。

或者说,我们能否让孩子参加普通小学的副科,如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

1. 给予孩子适应集体环境的机会和时间;

2. 不硬性要求学校接受孩子的特殊,后续沟通会比较顺畅;

3. 给予普通学校老师了解特殊孩子,与孩子建立关系的机会。

不管是孩子本身还是校方,都有一个过渡的时间和适应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校方逐步接受我们的孩子,我们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慢慢说服学校,增加孩子在普校学习的时间。

03

全天在普通学校上课

同时提供特殊支持

对于能力比较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全天在普通学校上课,但同时也需提供特殊教育支持。

这种融合方式如何逐步实现?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全天支持:家长或特教老师全天陪读,教孩子如何在教室里独立上课;

2. 逐步缩短陪读时间;

3. 如果孩子能力程度很好,可以不用陪读,但家长或特教老师要做好各类辅助支持。

(包括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做好课程计划安排,考虑好座位的安排,教会孩子课堂纪律,帮助孩子在放学后或上课前跟班上的孩子交朋友等。)


要不要告诉学校孩子的实际情况?

把孩子送进普通学校后,很多家长特别纠结一个问题:要不要告诉学校孩子的实际情况?该坦白还是隐瞒?

家长担心,一旦告诉学校老师孩子有自闭症等障碍后,红灯就会亮起。学校老师可能会歧视孩子,或有其他负面反应,甚至是拒绝孩子入学。

所以,很多家长可能会选择隐瞒孩子的情况,让孩子潜伏在普通学校里。如果家长做这样决定,一定要非常谨慎。

因为一旦学校知道家长知情却有意隐瞒的话,信任关系就会被打破,后续的沟通和相处也会比较困难。

对于特殊孩子来说,普通学校存在许多考验。除非孩子的能力特别好,要不我们很难指望孩子在学校不发生任何状况。而且,从老师的工作环境来看,他们接触过很多孩子,容易察觉我们的孩子有哪些不一样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不告诉学校孩子有特殊需要,也就意味着学校不可能为孩子提供特别的安排和扶持。


因此,如果我们希望老师能给予孩子特殊教育支持,就有必要和学校沟通孩子的实际情况。

怎么和学校老师有效沟通?

如果我们只是跟老师说,“我的孩子是自闭症,请老师您照顾一下。”这很难帮助到我们的孩子。

每一个自闭症孩子都存在个体化差异,他们的能力、行为问题等都不同。

如果老师仅仅知道孩子是自闭症,但不清楚孩子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和特殊需要,他们也就不知道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

所以,我们和学校老师沟通时,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沟通孩子的具体需要,不强调孩子的标签。

与其只告诉老师孩子的诊断结果,不如跟老师详细地描述孩子的特殊需要。比如:

“我的孩子对白炽灯光特别敏感。”

“我这个孩子语言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孩子想跟被人玩,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加入,请老师帮助他加入大家的游戏。”

“我家的这个孩子特别执着,在干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喜欢被打扰。”

“我家的孩子比较内向,希望老师能够帮助他交朋友,教他怎么跟大伙一起玩。”

“我家娃不喜欢计划变来变去。”

……

适当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录制一些视频,或者把孩子画的画、写的字、做的功课等向老师展示,或者给老师列个清单,告诉老师孩子有哪些优缺点。
通过这些具体的、可视化的例子,向老师说明孩子的情况。另外,我们还可以给老师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既能帮助到老师,也能帮助到我们的孩子。
 
总的来说,融合不是一个有和无的问题。我们要考虑的不是孩子要不要融合,而是孩子应该以什么方式融合、接受什么程度的融合。

所以,家长可以借此思考一下:

我的孩子能力如何?

什么样的融合方式最适合我的孩子?

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逐步融入普通学校的集体环境?


石荟老师往期文章大集锦:
“陪读”这门技术活
孩子进入幼儿园融合的八大好处!
让特殊娃成功融入课堂,这些准备你做了吗?
开学在即,让孩子在教室里“坐得住”
走,带孩子上学去!
三个步骤,击破孩子在校园的行为问题
五段视频,教会孩子遵守纪律,就这么简单!
利用社交故事来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
社交故事不只是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三句话,教你写好社交故事
两段视频,告诉你运动干预是这样做的——
三步!五个社交故事,教会孩子面对校园欺凌
你一秒都无法忍受孩子的问题行为?此文必读
通过这个方法,我的自闭症儿子终于说出人生第一个字!
知道为什么孩子很难跟别人玩到一块吗?因为你不会这招
看完这三段视频,你就恍然大悟,教孩子竟然SO简单!


-END-

     整理 | 小麦  编辑| 当当

图片 | 千库网  内容顾问 | 孙旭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